-
未分类
-

- 时间:2015-01-16 作者:爱眼医院
-
(一)疾病概要
【病因病理】
硬膜外血肿是指外伤后血液聚集于颅骨与硬膜之间,多发于头颅直接损伤部位。按其病程和血肿形成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急性(3天内)、亚急性(3天~3周)和慢性(3周以上),以急性多见,局部常合并有颅骨骨折。
硬膜外血肿大多由于颅骨骨折伤及脑膜动脉所致,因硬膜于颅骨粘连紧密,故血肿范围局限,形成双凸透镜形。硬膜外血肿可多发,也可合并有颅内其他损伤。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昏迷、清醒、再昏迷,其他还可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表现,严重者出现脑疝症状。
(二)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平片可见颅骨骨折。脑血管造影表现为脑凸面血管与颅骨内板之间梭形或双凸透镜形无血管区。
【CT表现】
1.急性硬膜外血肿 平扫典型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梭形或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区,多数密度均匀,边缘锐利光滑,范围一般不#过颅缝,多在骨折部位下方,可见中线结构移位,侧脑室受压等占位效应和其他颅内损伤。
2.亚急性、慢性硬膜外血肿 平扫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梭形或双凸透镜形等、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显示血肿内缘的包膜强化。
(三)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硬膜下血肿鉴别。硬膜下血肿也表现为紧贴颅骨内板下方的异常影,但与硬膜外不同的是:1.硬膜下血肿呈新月形,而硬膜外血肿呈梭形;2.硬膜下血肿范围较广泛,硬膜外血肿较局限;3.硬膜下血肿常不伴有颅骨骨折,而硬膜外血肿常伴有颅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