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晶体该名词存在歧义,材料科学上泛指人工合成的各种用途的晶体,如: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纳米材料、薄膜材料、#硬材料和高技术陶瓷。
在第二次#大战中,人们观察到某些受伤的飞行员眼中有玻璃弹片,却没有引起明显的、持续的炎症反应,于是想到玻璃或者一些高分子有机材料可以在眼内保持稳定,由此发明了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是一种高科技产物,是取代混浊晶体并植入眼内勿需更换的一种光学晶体。
人工晶体的形态,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5.5-6mm左右,这是因为,在夜间或暗光下,人的瞳孔会放大,直径可以达到6mm左右,而过大的人工晶体在制造或者手术中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主要生产厂商都使用5.5-6mm的光学部直径。支撑袢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体,形态就很多了,基本的可以是两个C型的线装支撑袢。
1、分类⑴按照硬度
按照硬度,可以分为硬质人工晶体和软性人工晶体。软晶体又可以分为丙烯酸类晶体和硅凝胶类晶体。顾名思义,软晶体就是可折叠晶体。#先出现的是硬质人工晶体,这种晶体不能折叠,手术时需要一个与晶体光学部大小相同的切口(6mm左右),才能将晶体植入眼内。到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白内障#声乳化手术技术迅速发展,手术医生已经可以仅仅使用3.2mm甚至更小的切口就已经可以清除白内障,但在安放人工晶体的时候却还需要扩大切口,才能植入。为了适应手术的进步,人工晶体的材料逐步改进,出现了可折叠的人工晶体,一个光学部直径6mm的人工晶体,可以对折,甚至卷曲起来,通过植入镊或植入器将其植入,待进入眼内后,折叠的人工晶体会自动展开,支撑在指定的位置。
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⑵按照安放的位置
按照安放的位置,可以分为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通常人工晶体佳的安放位置是在天然晶状体的囊袋内,也就是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在这里可以比较好的保证人工晶体的位置居中,与周围组织没有摩擦,炎症反应较轻。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眼科医师也可能把人工晶体安放在其他的位置,例如,对于校正屈光不正的患者,可以保留其天然晶状体,进行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PIOL)植入;或者是对于手术中出现晶体囊袋破裂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或者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
2、分类对比
⑴折叠式
其晶体由于材料是软性的,故手术中用显微器械将其折叠以缩小其面积后,可以通过更小的手术切口植入到眼内,通常仅仅是折叠前所需要的手术切口的一半。手术切口越小,恢复越快,术后的反应也越轻,术后术源性散光越少。
⑵非折叠式
其晶体由于材料是硬性的,手术中不能将其折叠缩小,故手术切口相对较大,其切口的大小是折叠式晶体的两倍。
目前发达#普遍使用#小切口白内障术式+#声乳化+高品质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切口更小、伤口愈合更好、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反应更轻、视力恢复更快、术后视力更清晰。
3、人工晶体发展趋势
⑴非球面人工晶体
球面像差是植入球面人工晶体后,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功能性视觉的主要原因,各种非天面人工晶体设计目的均是为了消除人眼的球差,以提高光学质量,获得良好的视网膜图像。博士伦非球面人工晶体本身采用双面非球面零像差设计,有均一的屈光力,因此成像质量受人工晶体位置影响小,同时角膜的形状及瞳孔的大小对该种人工晶体眼的像差影响也较小。
⑵可调节人工晶体 调节型人工晶体是通过人工晶体在囊袋内的前后移动改变屈光状态而获得一定程度的调节。双光学面设计的调节型人工晶体在移动相同的距离时,产生的调节力更大。Visiogen公司的Synchrony人工晶体是一种双光学面设计的人工晶体,前光学面为正球镜,后光学面为负球镜,两者构成正视化镜片组合。在不同调节与松弛状态下,通过悬韧带、晶状体囊袋的舒缩作用,使其前光学面前后位移,改变两个不光学部分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作用。
⑶多焦点人工晶体 多焦点人工晶体分为折射型和衍射型,均通过分散进入眼内的光线达到视远和视近的目的。Alcon公司的ResterIOL是使用较多的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公中心直径3.5 mm的区域为衍射环区,在光线充足小瞳孔条件下有视远和视近的能力,在夜间瞳孔放大时,更多的光线进入瞳孔用来视远,这样可减少夜间眩光。TecnisZM100衍射型人工晶体采用了非球面设计,较球面人工晶体有更高的对比敏感度。
⑷黄色人工晶体 目前的人工晶体均加入紫外吸收剂阻挡紫外光,但普通人工晶体不能阻挡蓝光。研究显示蓝光与黄斑变性的发生相关,黄色人工晶体设计目的在于阻挡蓝光,减少对黄斑的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