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辨证论治
① 肝经郁热证
证候 视物模糊,视盘色淡,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脉弦偏数。
分析 情志抑郁,或精神被刺激,病患暴盲,暴盲失治专为青盲。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又肝经连目系,肝郁致目系经气不畅,神光被蒙,故视物模糊,视盘色淡,眼前黑影,头晕目胀。肝郁化火扰心则心烦郁闷。肝经布胁肋,肝胆有火则口苦胁痛。舌红苔薄白,脉弦偏数为肝经郁热之象。
治法 清肝解郁,开窍名目
② 脾虚湿泛证
证候 视物昏朦,视盘色淡,头重眼胀,胸闷泛恶,纳呆便稀;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滑。
分析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水谷精微失运,目失濡养,故视盘色淡,视物昏朦。脾虚清气被蒙,湿阻中焦,故头重眼胀,胸闷泛恶,纳呆便稀。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滑亦为脾虚湿泛之征。
治法 益气健脾,利湿明目。
③ 肝肾阴虚证
证候 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视盘色淡或白,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脉细。
分析 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伤及肝肾,致肝肾阴虚,津血衰少,目失濡养,目系失荣,由轻加重,故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视盘色淡或白,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脉细,均为肝肾阴虚之象。
治法 补益肝肾
④ 气血两虚证
证候 视力渐降,日久失明,视盘淡白,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分析 患病日久,伤及气血,目系失养,则视力下降,日久失明,视盘淡白。气血亏虚,日久失养,则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亦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法 益气养血,凝神开窍。
⑤ 脾肾阳虚证
证候 久病虚羸,目无所见,视盘淡白,畏寒肢冷,面白乏力,腰膝酸软,便溏尿频,阳痿早泄,女子带下清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分析 患病日久,阴损及阳,脾肾阳虚,不能温煦眼目,故目无所见,视盘淡白,畏寒肢冷,面白乏力,腰膝酸软,便溏尿频,阳痿早泄,女子带下清冷等,皆为脾肾阳虚之征。
治法 补益脾肾,温阳通窍。